傳承荊楚文化.弘揚孝善精髓
公元二0一九年正月十一日下午,湖北大別山彭氏宗親會春節拜訪團一行數人到河南省光山縣白雀園鎮巡訪活動,適逢每年一次彭氏【可祥】公后裔舉行祭奠逝者、緬懷先祖福德盛大活動,俗稱“吃祭祀”。非物質文化遺產,由荊楚流傳至今約千年。通常是將同宗共祖的逝者的名字畫成牌位(俗稱神軸子),供奉于香案上。然后由舉辦者上香、點燭、獻供、燒紙、許愿、鳴炮、祭奠,場面既莊重又熱鬧。
光山、新縣、潢川及白雀園各大姓氏(百家姓)族均在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或清明時節以及先祖離世之日定為祭祖之日。吃祭祀就是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就餐,一般同一先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聚會、守夜。此項非遺文化,團結宗親,凝聚人心,慎終追遠,敬祖睦族,光前裕后,傳承家族美德。
祭祀活動具有關心生者、追憶逝者、關注人生、關切根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作用。祭祀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說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它明確闡釋了祭祀祖先是為了啟示后人、使生者道德醇厚、喚起后人對具有崇高道德風范的先祖的崇敬之情的作用。對逝去的生命表示深切而又綿綿不絕的哀思,在不忘根本的同時增強民族凝聚力,使共同的記憶細胞代代相傳、萬載昌盛。通過吃祭祀可以使生者獲得一次思想升華,通過追憶先祖可以獲取靈魂的熏陶,通過聚會可獲得一次家族精神的洗禮,祭祀活動賦予了更多的人具有感恩思維、立德樹人、放飛希望的精神品質。
祭祀活動弘揚了家族文化,傳承了家族文明。運用家族共同的力量來助弱扶孤、調節紛爭、維護正當的利益和尊嚴。利用法律法規和家族規則去尋找一種促進傳統和現代的平衡、和睦鄉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性動力。凝聚宗族親情,傳遞孝善文化,不忘祖德恩澤,敬祖愛族興家報國。
世彭河南光山彭氏宗親會
湖北麻城 彭國營、河南光山 彭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