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忠公在嘉慶間寫“彭氏源流序” 的點滴看法
此序文約兩萬余字,所敘宋朝奉郎九公派下的許多分支派,不煩時斷時續,著實費了數載功夫方可如此。時間已過足兩百多年時間,今番捧讀令人十分感慨,和陵宗親的標點加注與文字字數數出,亦費了一番苦功,方便了族人們翻讀十分可喜。
一、1993年12月底,本人單車去到榮昌縣雙河中學校彭髙萬老宗賢〔1920年出生今健在,在蔣介石陪都重慶時,乃當時內二警司令彭斌之堂侄皆私人秘書。今注:2011年四月,享年九十一高壽去逝〕之處,翻閱到了湖南于嘉慶十九年甲戍歲〔1814年〕木刻版《彭氏族譜》一冊其中“姓氏起源”處, 亦如傳忠公所謂:彭祖名“剪”之說。但未否認彭祖八百歲之說,傳忠公直接否認了彭祖名篯鏗之說法。又《大戴禮》載∶虞戴德篇亦有殷老彭之語,壽八百歲,喪49妻,生54子。世本云∶老彭姓篯名鏗〈此才是真正的太始彭祖〉在殷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此說法雖然符合八百春之說,但不符實事太姶祖活至周朝初己高1100多歲不符合史實〉彭祖名“剪” 之說僅見九公派下之譜實有不妥當,余譜皆以篯鏗為太始彭祖。也不符合《中國姓氏起源》,《百家姓溯源》等書的載錄。但是,該譜亦有彭祖生于古帝堯丙子歲的記載是肯定的,也是我第-次見到太始祖出生時間的記載。
二、關于“老彭與彭祖” 固屬兩人之語不訛,應彭祖在前,老彭在后。幾千年來對太始祖的出生地及出生時間有多種說法,是不妥當的,只能是一處出生地與出生時間只能是一個。即∶生于古帝堯丙子歲是恰當的,符合距今4300多年的說法,敬雉羨于堯而受堯帝封之于彭城。此乃是彭氏得姓受氏之源……。“老彭” 一詞至今尚常見不鮮,凡彭姓之年長者,他姓人皆可稱呼之為“老彭”。而絕不能用在太始彭祖之上,沒有彭祖何來老彭一詞。
三、關于漢宣公史事,公字子佩,號玉征,行君一。師事張禹,治易經。禹舉薦公為博士,遷東平太守。公明經博古,有威重,可任政事,由是入朝官右扶夫,遷迋尉,出為太原太守。漢成帝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復入朝,官光祿勛右將軍,綏和二年甲寅〔前7年〕哀帝即位,遷左將軍。建平元年〔前6年〕坐與淮陽王姻親通婚歸家。公被罷官數年,諫議大夫鮑宣數次薦公,元壽元年〔前二年〕上詔公拜光祿勛,遷御史大夫,庚申〔前一年〕轉大司空,封長平侯。時,公見王莽挾權自恣,不愿在朝,遂上書乞休。莽恨他無端求退,遂入白太皇太后〔乃莽之姑姑王政君〕策免宣官,就長平封邑,食祿千戶,贈淮陽郡,未賜黃金,安車,駟馬〔王莽是做得出來的〕。公歸家四年薨〔即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78髙壽。
四、關于宋朝奉郎九公之后的錯訛,
〈1〉如果子逵生于925年,孫述生于944年,四世孫琮生于962年,五世孫仲文生于985年。與2000年湖南茶陵秩敘堂彭壽初等人主修的《三屆合修彭氏族譜》的載錄-致,但如何解釋從逵公上溯至六世祖德颙公生干907年,都六世孫了才相距僅18年呢?
〈2〉茶陵州守仲文公生于985年,兄仲弼幼子倠孝,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惟孝伏闕獻賦,授上州文學。以此來看仲文公要比親侄子大上150多歲么?
〈3〉同為九公裔孫的貴州大方,納雍在2000年所修之譜載∶九公子逵生于1045年,孫述生于1064年,四世孫琮生于1082年與〈茶陵譜〉剛好兩輪甲子120年之差,但是五世仲文仍出生于985年,反比父大97歲,比祖大79歲,比四世祖大60歲。該如何觧釋呢?
傳忠公在“彭氏源流序” 中發現了問題,但未能提出觧決的實施方案,亦未考鑒出什么結果來,僅以‘吾彭之譜庶誤于昔者,無復誤于今也’ ,一語而拖落至今。
傳忠公在“彭氏源流序” 中曾有一語,即‘蓋自九公傳世,則十有三計,其年五百有佘歲矣’ 此語似有不當,五百多年應有十七,八世人才妥當,才符合人類世次繁衍規律?⌒拮迦氪ㄊ甲婢摴1665年,公元1986年即有十三世孫,十四世孫在即。尚不足350年。
今提出望廣大彭氏宗親們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