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在北京舉行2022年會,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一主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發表了演講。
彭文生認為,促進中國的創新經濟發展首先要解決對外開放,尤其要維護對發達國家的開放。但是任何開放,任何經濟合作,最終還是雙贏的,這個雙贏里面有經濟成本,也包括地緣政治的考慮。在綠色轉型、公共衛生這些領域,中美作為兩個最大的經濟國家,有必須合作或者必要合作的基礎。在這之外,在其他領域怎么樣發揮好,有哪些潛力可挖,能夠讓中國在未來的對外開放和其他國家的合作中實現互贏,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規模經濟。
怎么樣來促進創新,促進規模經濟,促進規模經濟基礎上的對外開放?彭文生指出,首先是要建立政府和市場的伙伴關系,因為創新帶有一定的公共品屬性,所以有外部性,私人部門的投入不夠,需要政府加大對科技的研發投入。
在研發投資之外,創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個好的市場生態。從規模到規模經濟效益,關鍵是把規模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對于如何建立好的市場生態,彭文生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點就是要發揮好數字經濟的作用,數字經濟對規模效應是一把雙刃劍,數據具有非競爭性,具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但是另外一方面,數字技術也可能被政府,被公權力使用起來,對經濟施加更有效的控制。所以數字經濟發展,一方面要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另外一方面數字經濟治理,包括在對外開放、全球合作方面,能夠讓規模經濟的效應發揮出來,這是一個挑戰。
第二是要構建房地產新發展模式。在供給側要增加保障房供給,租售并舉。在需求端還是要糾正房地產過去過度市場化對資源配置的扭曲,落實房地產稅,構建新的發展模式。
第三是金融,金融在促進規模經濟、市場經濟方面非常重要,尤其是銀行體系享受政府的信任擔保。因此改善金融的結構要求嚴格的產融分離,實際產業和金融分離,防止政府對銀行的信用擔保延伸到實體產業,避免不公平的競爭。金融行業內部應該分業經營,防止政府對銀行的信用擔保延伸到資本市場,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好資本市場促進科技創新的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雨晨